流式細胞術(Flow Cytometry)是一種結合了細胞生物學、免疫學和流體力學等多個學科的生物學技術,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領域,如免疫學、血液學和腫瘤學等研究。在進行流式細胞實驗時,必須嚴格遵循操作規程,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。本期我們將從樣本處理、實驗設計、抗體染色及儀器檢測四個關鍵方面,探討流式實驗中的注意事項。
1. 樣本處理
在流式細胞術中,需收集足夠數量且具有完整活性的細胞樣本。根據不同類型樣本,可采用適宜的方法制備單細胞懸液。
① 單細胞懸液制備:
外周血樣本:一般在采血后使用肝素進行抗凝處理,并分離紅細胞。對于需要后續刺激培養的細胞,建議采用Ficoll分離法。
實體組織樣本:使用機械研磨或酶解法處理以形成單細胞懸液。
② 細胞樣本收集:
凍存細胞在冷凍和解凍過程中會產生應激反應,因此推薦在培養或傳代后,待細胞的表型和生物功能恢復后再進行檢測。在收集和清洗細胞樣本時,需控制離心機離心力不超過300×g,避免使用過快的升速和降速。樣本制備完成后,應在染色前統計細胞數量并調整懸液密度,確保實驗組之間的一致性。
2. 實驗設計
在選擇實驗指標時,應優先選用表達量高的指標,且考慮選擇位于細胞膜外的表面蛋白作為檢測目標,以簡化實驗流程。如需對分選后的細胞進行后續培養,必須標記其表面指標。
熒光素選擇:推薦選擇熒光亮度高且發射波峰差距大的熒光素,以減少信號間的相互干擾。在指標與熒光素搭配時,必須遵循流式配色的關鍵原則。
此外,合理設置對照組有助于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性。常用對照包括單染對照、同型對照、熒光減一(FMO)對照等。對照設置的方法可參考以往的流式課堂。
3. 抗體染色
抗體染色是實現抗體識別目標蛋白,并將流式抗體上的熒光素特異性標記到目標細胞的過程。在使用抗體時,應盡量避免重復凍融。
以下是抗體染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:
① 抗體用量問題:用量過多可能導致背景信號增強,反之則染色結果不明顯??赏ㄟ^抗體滴定實驗調整抗體用量至適宜范圍。
② 固定/破膜時的染色:對于需要同時檢測細胞表面和胞內抗原的實驗,建議在固定/破膜前進行細胞表面抗原的染色。
③ 死細胞染色:死細胞常會產生自發熒光或非特異性吸附熒光抗體,導致假陽性。建議使用適當的生死染料對死細胞進行染色。
④ 熒光猝滅:熒光素在強光照射下易發生猝滅,因此抗體的儲存與孵育需在避光條件下進行。
4. 儀器檢測
在上機前,需對流式細胞儀進行清洗,避免儀器中殘留熒光染料,并使用200目左右的尼龍篩網過濾樣本,以去除樣本中的團塊。
細胞染色完成后,應盡快進行檢測,以免長時間放置或不當保存導致熒光素亮度降低。
上機時應根據陰性對照的信號調整各檢測通道的電壓,以確保樣本信號完整顯示,并保持實驗中的電壓不變。同時,需設定合適的信號收集閾值,以提高信號采集效率。
為確保獲得可進行統計分析的有效數據,通常有效細胞信號需在15000-20000以上,而多層次圈門中比例極小的細胞群,建議目標細胞群數量不少于500。
結束采集后,應及時清洗儀器,避免熒光染料殘留或細菌生長。
以上是俄羅斯專享會294總結的流式實驗注意事項,祝大家能夠獲得優異的實驗結果!如有更多流式實驗經驗和心得,歡迎與我們溝通交流。有關流式實驗的精彩內容,請繼續關注俄羅斯專享會294。